7月18日,华能北京热电抢修项目所有零部件全部具备包装、交货条件;7月20日,在业主的见证下,返修项目定子、转子、端轴油、定子引出线部套及其配套件的包装、交货工作圆满完成,获得了业主的高度赞誉。在整个项目的执行过程中,电机公司领导高度重视,靠前指挥;参与单位打破部门界限,从大局出发,统一行动。电机公司打赢了一场漂亮的攻坚仗,兑现了对客户的承诺。
紧急集合 以客户需求为己任
华能北京热电厂2号机是俄罗斯制造的,为单机容量167兆瓦水氢冷汽轮发电机,已运行多年。3月13日,2号机组因故起火,造成了发电机绝大部分部套有所损坏。4月29日,第一批返修件运抵公司,相关部门人员紧急集合,梳理返修件清单,对返厂零件开展测绘和设计工作,对部件损伤情况进行诊断。5月26日,华能集团河北分公司高层领导来我公司访问,提出为保证北京市迎峰度夏电力供应,交货期由此前计划的9月20日,提前至7月20日完成的迫切要求。
客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指令。当天下午,电机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邱希亮、副总经理李卫东率相关单位召开会议,就如何满足客户需求商讨对策,成立项目攻关团队。攻关团队技术总负责人为电机公司副总工程师王彦滨,生产总负责人为汽发分厂厂长孙乃明,团队成员由生产部、产品设计部、技术管理部、质量检验部、制造工艺部、计量测试中心、汽发分厂、项目管理部等单位的领导及相关人员组成。邱希亮要求各部门坚持客户导向,以客户的需求为己任,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,积极果断地处理问题。
各相关单位快速反应,积极行动。在返修项目的主战场,汽发分厂厂长孙乃明亲自挂帅,责成计调组专人负责跟踪返修进度,合理灵活地调配人员、设备、工位;在副总工艺师杨长泳的带领下,制造工艺部工艺员24小时跟踪各部件修理过程,梳理工艺流程指导操作过程。各单位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,每周召开两次技术研讨会,共同研究返修过程中遇到的难题,制定解决方案。
兄弟上阵 平行交叉保交货
在陆续返厂修配处理的零部件中,定子引出线部套受损最为严重,返厂件只有残缺不全的进出水管、变形严重的软连接和导电杆、灼烧到已经无法辨别的瓷瓶密封压板、软连接夹板,给修复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。为了保证抢修项目的顺利完工,汽发分厂找出多年未使用的气密工具,反复验证、改制、增添临时工具,成功组装出6套合格的瓷瓶导电杆。7月4日,瓷瓶导电杆的整体气密、耐压等试验项目均顺利通过,7月5日实现定子引出线部套的全面交货。
在修复端轴油部套的工作中,可谓困难重重,除端盖、轴承座、密封座、密封帽、过度环修复待用外,其余部件如风挡、内油挡、外油挡、轴瓦等几乎全部靠配合尺寸出图重做。为了保证端轴油所有零部件的预装要求,下料中心、热加工事业部、轻金分厂将原本40天的加工周期缩减为23天。为了保证轴承座的发运安排,滑动轴承事业部仅用30天完成了其收料、加工、收尾全部工作,并于7月16日顺利交货。
作为整个抢修任务重中之重,转子的修复情况直接关系到整个抢修项目的成功与否。转子密封结构及电气性能的恢复是两大难点。产品设计部按照轴台和钉的结构,设计恢复密封结构;由于转子从励端轴颈后的油挡轴台处断裂,设计人员采用将小轴与大轴把合好,再装配整根导电杆的返修方案。这种设计结构大大地简化了设计和装配工艺,为抢修争取了宝贵时间。
7月上旬,转子按抢修计划顺利投入动平衡试验。7月11日,在业主代表的现场见证下,转子动平衡试验顺利完成,所有监测数据、参数均满足技术要求。7月15日19时31分,转子连夜出厂,17日早顺利抵达北京热电厂,实现了预期交货目标。
至此,历时2个多月,在各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下,华能北京热电抢修项目全面实现交货,兑现了对客户的庄严承诺。目前,北京热电抢修项目正在电厂安装,电机公司的技术人员在安装现场进行下一阶段的技术指导工作。
|